为对接国家需求,推动学科发展,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组织开展了“国家战略需求与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落地会”暨外语学院“国家社科项目校内教师分享会”。学校科研处处长闫海洲、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张蔚磊等领导班子成员、外语学院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教师等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院长雷春林主持。
学科发展落地会围绕学科发展转型、有组织科研、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三大主题进行。闫海洲处长首先充分肯定了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他表示,教师们所展现出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精神,是学院未来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学校国家社科项目申报还有很大空间,希望教师们尤其是年轻教师调整申报心态,抓住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支持,拓展学术视野,积极参与,迎接挑战。
张蔚磊院长介绍了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举办校内教师国家项目申报分享会的宗旨和意义。她指出,国家社科项目的申报是提升学院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既可以增强学院在学术界的整体影响力,也为教师们的学术发展与职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家社科项目的申报标准严格,申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准备和深入研究。举办分享会可以为教师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申报中的各项挑战。
张蔚磊院长作引领性发言
接着,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蔡雨阳、揭薇、毛锋、李波四位教师分享了自己申报经验与心得体会。蔡雨阳老师指出,国家社科项目申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与尝试,关注学界动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揭薇老师对国家社科基金2022-2024年获批的重点、一般及青年项目(语言学和外国文学)进行了回顾与解读。她分析了高校立项排名和课题关键词,以期更准确地把握研究趋势和方向。其次,从项目活页的选题和论证的角度出发,结合个人的申报过程,她分享了写作思路和经验,包括选题、论证和研究基础等,为正在准备课题申报的老师们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毛锋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华外译项目的申请流程,涵盖了项目简介、选书策略、组建翻译团队、样章准备和申请书撰写等关键环节。讲座吸引了众多对翻译研究、学术交流及跨文化传播感兴趣的教师互动交流。毛老师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申请技巧和经验,并给出了专业而实用的建议。
李波老师分享了2023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收入分配改革40年》的申报经历和经验。她具体介绍了该项目的申报流程,并分享了自己在申报过程中的经验,还对近2年的立项数据和倾向进行了分析。她特别强调在申报过程中译稿翻译质量、团队配置和日方出版社的知名度等要素的重要性。讲座对与会老师申报翻译类国家项目很有帮助,增强了他们申请的信心。
最后,雷春林副院长对本次参加经验交流分享会的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他们无私分享,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使得参会教师受益匪浅。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今后学院国家社科项目的申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学院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