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首届地理标志国际传播短视频校际联赛圆满结束。我校学子经过激烈的角逐,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由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法语系夏超、王艳妮、向上和郑佳禾同学组成的云间牧歌队《米之灵韵》荣获一等奖,由日语系王小匀和卢天盈同学组成的听茶语队《安吉白茶》荣获二等奖,法语系教师陈路和鲁少博凭借突出的指导能力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因在组织参赛过程中的出色表现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奖。9月14日,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张蔚磊、副院长王玉、获奖教师代表鲁少博应邀参加了“首届地理标志国际传播短视频校际联赛颁奖典礼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论坛”。
首届地理标志国际传播短视频校际联赛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中国外文局CATTI 项目管理中心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和创新支持中心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心联合主办,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法地理标志合作协议生效的国际背景下,地理标志工作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扩大地理标志对外交流、加强地理标志国际交流合作、服务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为推进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服务《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政策,加快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语言服务复合型人才是当下发展的迫切之需。为进⼀步探讨如何做好地理标志国际传播、推动外语学科建设、培养具有国际传播能力和知识产权知识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该联赛旨在通过短视频这一创新形式,向世界展示我国地理标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我校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师生积极响应,从6月底开始精心谋划,组成多支队伍参赛。在带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法语系和日语系组成“云间牧歌”队和“听茶语”队。两队分别以松江大米和安吉白茶为主题,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克服各种困难,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充满创意和深情的短视频作品参加比赛。
在鲁少博和陈路两位老师带队指导下,“云间牧歌”队成员夏超、王艳妮、向上和郑佳禾同学将目光投向上海松江区的“地理标志”产品松江大米,探寻这一本地特色产业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发展历程。松江大米产自“江南鱼米之乡”腹地,这里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世界的桥梁。通过短视频,“云间牧歌”队用法语细腻动人地展现了稻米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在李波老师带队指导下,日语系“听茶语”队成员王小匀和卢天盈同学前往中国白茶之乡浙江安吉,亲身探寻安吉白茶如何从“原产地域”产品走向“地理标志”产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例,安吉白茶实现了脱贫致富,在不断的发展和建设中逐渐走向世界市场。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听茶语”队用日语生动鲜活地叙述了一片茶叶背后的故事。
此次获奖是对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师生专业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肯定。近年来,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积极鼓励并支持师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展望未来,学院期待更多的学子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挑战自我,再创佳绩!同时,学院也将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而努力。
(编辑:向上、王小匀、卢天盈)